2015年1月上旬摘选项目暖通意见
|
|
暖20150101
|
|
建筑层数
|
建筑面积(㎡)
|
建筑高度(m)
|
|
5层
|
10万以内
|
30以下
|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供暖设施
|
热计量表
|
|
-13.6
|
散热器
|
3760
|
|
1 热水采暖温度宜为75/50℃。
2 供水立管的始端和回水立管的末端均应设置阀门,回水立管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3 空调水管系统图L5供回水立管缺自动跑风。
4 *排风(烟)系统应有剖面图,吸风口上缘至顶棚的距离不应大于0.4m。
5 严寒地区,地下车库宜在坡道出入口处设热空气幕。
6 应对地下一层管网的管道固定支架进行作用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给结构专业提资。
7 *机械防烟系统加压风机缺调压设施。
8 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因编制依据的标准、规范均已作废,已不宜采用;应采用现行的国标图集。
9 通风、空调、消防平面图中的粗虚线为何物?应用文字注明;与消防有关的防烟分区界限、挡烟垂壁、防火卷帘均应用图例和文字在图中标明。
10 *外门处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11 外门处立管或支管上的阀门至干管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m。
12 采暖系统图应标注热耗、总阻损。
13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14 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宜由当地热力公司建设和管理。
15 *热力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当热力管网通过阀门截流来进行阻力平衡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差值不应大于15﹪;否则应在热力站和建筑物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
16 设置和选择水力平衡阀应根据水力平衡计算的结果并符合(JGJ26-2010/5.2.14;5.2.15)的有关规定。
17 本次设计应包含各建筑物入口水力平衡阀型号、规格的最终确定。
18 加热站、配电间、电梯机房宜设置带温控装置的排风设施排除余热,排风设施启停温度为40/35℃,利用排风温度控制排风设施的启停。
19 *室内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
20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 JGJ173-2009/7.2.2的要求。
21 恒温控制阀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质量检测部门出具的性能测试报告,其调节性能等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195的有关要求。
|
|
|
暖20150102
|
|
建筑层数
|
建筑面积(㎡)
|
建筑高度(m)
|
|
6层
|
5000以内
|
20以下
|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供暖设施
|
热计量表
|
|
-16.6
|
散热器
|
356.3
|
|
1 *设计施工说明应注明:工程竣工验收必须进行水力平衡检验
2 回水立管的末端上还应设置排污、泄水装置
3 缺入户管井中各种管道、附件、仪表的安装详图
4 热力入口应根据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调节方式,选择水力平衡装置
5 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
6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供暖季节供暖系统应充水保养
7 校核系统总压力损失5.26(KPa)。
|
|
|
暖20150103
|
|
建筑层数
|
建筑面积(㎡)
|
建筑高度(m)
|
|
4层
|
3000以内
|
20以下
|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供暖设施
|
热计量表
|
|
-16.6
|
壁挂炉、地暖
|
89.1
|
|
1. *设计施工说明应注明:工程竣工验收必须进行水力平衡检验 JGJ173-2009/5.2.1
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已废止,应采用“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42-2012并对照本工程进行相应修改。 JGJ142-2012
3. 应按“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42-2012/3.1.13;3.1.14并对照本工程进行相应补充、修改。 JGJ142-2012/3.1.13;3.1.14
4. 采暖入口做法应采用12N1-13 GB50736-2012/5.10.1
5. 采暖供、回水立管顶端应设置带阀门的循环管 地方规定
6. 热力入口应根据水力平衡要求和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调节方式,选择水力平衡装置 GB50736-2012/5.9.3
7. 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 GB50736-2012/5.9.16
8. *户式燃气炉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式强制排烟型。 GB50736-2012/5.7.3
9. 燃气壁挂炉设备表数据不全 编制深度规定
10. 采用燃气壁挂炉供暖时未端供水温度宜采用混水的方式调节。 GB50736-2012/5.7.4
11. 户式供暖系统应具有防冻保护、室温调控,并应设置排气、泄水装置。 GB50736-2012/5.7.8
12. 燃气壁挂炉的排烟口应采用集中排烟道从屋顶上方排出。 GB50736-2012/5.7.5
|
|
|
暖20150104
|
|
建筑层数
|
建筑面积(㎡)
|
建筑高度(m)
|
|
18层
|
1万~2万平米
|
50米以下
|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供暖设施
|
热计量表
|
|
-16.6
|
散热器
|
Q1=99.6 Q2=72.7
|
|
计算书:
a) 应考虑户间传热,但附加量不超过50%计算。 (GB50736-2012)/5.2.10
采暖:
b) 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供暖季节供暖系统应充水保养。 (GB50736-2012)/5.3.6/3
c) 复核底层、顶层、有东西外墙房间的散热器,偏少。
d) 大样说明中散热器供水分支处应设恒温阀门,不得采用手动调节阀。
e) 施工图设计时,应严格进行室内供暖管道的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差额不大于15%;在水力平衡计算时,要计算水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附加压力值的2/3。
f) *新建和改扩建的居住建筑或以散热器为主的公共建筑的室内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见《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7.2.1条;(本项目选用温度控制阀未明确是自动型),且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 JGJ173-2009/7.2.2的要求。 JGJ173-2009 7.2.1/7.2.2
g) 《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编制所依据的《规范》均已废止,应选用以现行规范为依据编制的标准图集。 建质[2008]216号
h) 应按绿色建筑一星标准,核实各项设计指标是否满足《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的各项指标要求。
|
|
|
暖20150105
|
|
建筑层数
|
建筑面积(㎡)
|
建筑高度(m)
|
|
24层
|
2万平米以内
|
100米以下
|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供暖设施
|
热计量表
|
|
-16.6
|
散热器
|
333.43
|
|
1. *设计施工说明应注明:工程竣工验收必须进行水力平衡检验。 JGJ173-2009/5.2.1;
2. 地暖供回水温度宜采用45/35℃。 JGJ142-2012/3.1.1
3. 应按《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42-2012/3.1.13;3.1.14并对照本工程进行相应补充、修改。 JGJ142-2012/3.1.13;3.1.14
4. 采用地暖的卫生间填充层上部及绝热层下部应设防水层。 JGJ142-2012/5.9.1
5. 采暖供、回水立管顶端应设置带阀门的循环管。 地方规定
6. *排风(烟)系统应有剖面图,吸风口上缘至顶棚的距离不应大于0.4m。 GB50736-2012/6.3.2;
7. 地下层采暖管道穿越建筑物基础、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处应采取预防建筑物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
|
|
|